
门诊上常遇到高血压患者抱怨:“张大夫,我每天吃两种降压药,血压还是忽高忽低,头胀得像要炸,偶尔还心慌,停药就飙到 180,这啥时候是个头啊?”
我总跟他们说:“高血压不是'血压天生高’,是身体里有'三处瘀堵’没通开。”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。
在中医看来,高血压的根儿,往往不在 “血管硬”,而在 “肝瘀、痰湿瘀、血瘀” 这三处堵,这三处瘀堵不除,血压就像被堵住的水管,压力永远降不下来。
第一处堵:肝瘀 —— 气出来的堵
现在人压力大,加班、吵架、操心琐事,气闷在心里排不出去,就会变成 “肝瘀”。
肝主疏泄,像个 “交通指挥官”,肝瘀了,气血就像堵车的道路,没法顺畅流动,血压自然 “被迫升高”,还会伴着头胀、脾气急、晚上睡不着的症状。
图片
第二处堵:痰湿瘀 —— 吃出来的堵
顿顿离不开红烧肉、油炸菜,还爱喝甜饮料,这些油腻、甜腻的食物消化不了,就会变成 “痰湿”,堆积在血管里,像淤泥堵在水管里,血流阻力变大,血压能不高吗?
这类人常觉得头重脚轻、舌苔厚腻,连爬两层楼都喘。
第三处堵:血瘀 —— 积出来的堵
肝瘀和痰湿瘀久了,就会慢慢渗入血液,变成 “血瘀”。血里有瘀,血管会变窄、变脆,血压不仅降不下来,还可能引发头晕、手脚发麻,甚至增加心梗、脑梗的风险,舌头下面的青筋也会变得又粗又紫。
图片
之前有位 56 岁的老周,高血压 8 年,每天吃两种降压药,血压仍在 150/95mmHg 左右,一激动就飙到 170,还总说 “头胀得像戴了紧箍咒”,大便黏马桶,舌头下面青筋特别明显。
他试过不少降压偏方,结果越吃越乏力,连胃口都差了。
我看他舌红苔黄腻、脉弦涩,肚子按着还有点胀 —— 这就是典型的肝瘀、痰湿瘀、血瘀都占了!
我跟他说:“别急,咱们一步步来,把这三处瘀堵通开,血压就稳了 90%。”
我给他开了方子:用柴胡、郁金疏肝化瘀,帮气血 “疏通交通”;茯苓、白术健脾化痰,清掉血管里的 “痰湿淤泥”;
再用丹参、山楂活血通络,把血里的瘀堵化开,最后加少量天麻平肝息风,避免血压反复。
图片
同时叮嘱他:少吃红烧肉、甜饮料,每天傍晚走 30 分钟,别总跟自己较劲。
结果怎么样?
两周后,老周说头胀轻了,大便也不黏马桶了;
一个月后,血压稳定在 140/90mmHg,心慌的症状没了;
三个月后,血压降到 130/80mmHg,降压药减了一种,他笑着说:“现在不用总盯着血压计,也敢跟老伙计们去公园打太极了!”
我常说:人的血管就像一条河,你不能只靠 “降压药” 硬压水位,得帮它清淤泥、通河道。化瘀就是通河道,河道通了,水流自然平稳。
所以,如果你也被高血压困扰,别光想着 “吃药压”,多想想 “通瘀堵”。记住这三处堵:
● 肝瘀要疏:少生气,保持心情舒畅
● 痰湿瘀要清:少吃油腻甜腻,多吃清淡的
● 血瘀要化:适当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
化瘀不是 “猛药攻伐”,而是让气血顺畅、脏腑平衡,血压自然就稳了。调理高血压就像通河道,你负责把瘀堵清干净,剩下的,交给身体自己恢复。
我是中医心脑血管科张志强,在一线临床20多年,专注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,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,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人也有类似问题,都可以通过下图预约我的门诊,和我说说具体情况,看诊间隙我都会尽量回复大家的问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网app,配资平台,沈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